新笔趣阁 > 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 > 第三章钱不禁花
夜间

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

        

休息了一会,杨正山感觉舒服了不少,不过他的肚子又咕咕的叫了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眼下已经快中午了,早上只喝了一碗杂粮粥,根本就不顶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抬头看了看厨房,这个家一天只吃两顿饭,下一顿饭是晚上,他觉得自己估计是支撑不到晚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大儿媳妇,做饭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毫不客气的喊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正在打扫院子的王氏一愣,“爹,现在做饭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家一天只吃两顿饭,可没有中午吃饭的习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嗯,以后一天吃三顿饭。”杨正山保持着原身的人设,言简意核的说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一天三顿!”王氏惊讶了,“爹,家里的粮食不多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谁也不想饿肚子,可是家里的粮食不多了,若是不节省点,估计都支撑不到秋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知道,下午我跟老大去县城买些粮食!”杨正山淡淡的说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不只想买粮食,还想买些肉,这个家已经很久没吃肉了,原身不舍的吃,他可不会亏待自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且他还要恢复身体,虽然灵泉水有治疗伤势的效果,但是他想要重修武道也需要营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王氏惊讶的看了杨正山一眼,不过并没有多问,这就是一家之主的权威,身为儿媳可不能质疑公爹的决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很快,王氏就做了一桌子饭菜,主食依然是玉米饼和杂粮粥,菜多了一道韭菜炒鸡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说是韭菜炒鸡蛋,其实两大碗韭菜里只有两颗鸡蛋而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下地干活的杨明诚和杨明志回来了,看着桌上的饭菜,皆是诧异的看向王氏,似乎在惊讶今天王氏抽了什么风,居然做了午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爹让做的!”王氏小声在杨明诚身边说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明诚看向从屋内走出来的杨正山,他其实想问问杨正山为何今天要做午饭,但看到杨正山木然的脸庞,只能将到嘴边的话给咽下去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洗洗吃饭吧!”杨正山懒得解释,老子现在是你们的爹,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何须跟你们解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封建社会,孝字当头,儿女质疑爹娘就是不孝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坐在主位,端着粥就吃了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真的饿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王氏做的饭菜真的很一般,若不是杨正山饿狠了,根本就吃不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也不能怪王氏,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刚才杨正山去厨房看过,厨房中除了一小半罐猪油和粗盐外,再也没有其他的调味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这样的条件能做出什么美味佳肴来?


        

现在杨正山也没有嫌弃的资格,有的吃就不错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杨家村背靠长青山,站在村口向北望去,是连绵不绝的山林,向南望则是一望无际的良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村中大部分村民都是杨姓,出自同族,不过杨正山这一支比较单薄,往上三代都是单传,所以原身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下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让杨明诚套上了牛车,慢悠悠的朝着县城走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乡村道路坑坑洼洼的,牛车的轮子也没有减振,一路颠簸,等到了县城的时候,杨正山感觉自己被颠簸的快散架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家村距离县城还算近的,大概只有十几里而已,可是他们却走了半個时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扯淡的交通速度,杨正山都不敢想,若是几百上千里,这要走多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进入县城,杨正山好奇的观察着周围,记忆中的县城和亲眼观看还是不一样的,县城还是很繁华的,街道两侧的店铺节次鳞比,行人络绎不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可不是那些旅游的古城,而是真正的古代城池,一座座古香古色建筑连成一片,百姓皆穿真正的古装,看起来充满了古韵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眼前这座县城名为安宁县,位于大荣皇朝的东北方,在往北三百里就是大荣皇朝的东北边境,北方是游牧民族的地界,原身当年投军就是在东北边境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爹,要不要先去看看三弟!”赶车的杨明诚问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眨眨眼,这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三儿子在县城内的铁匠铺当学徒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来一趟县城,不去看看三儿子有些说不过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先去集市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看儿子也不能空手去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回忆着原身的记忆,杨正山知道在铁匠铺当学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学徒,学徒,其实就是苦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脏活累活都是学徒干,能不能学到手艺,还要看师父愿不愿意教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且做学徒还没有工钱,只管吃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三杨明浩十三岁,也就是一年前就被原身送到了铁匠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十三岁啊,还没有小学毕业,杨正山只是想想就觉得操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来到集市,杨正山先买了两石粮食,又买了一些油盐酱醋,最后买了十斤猪肉和一些猪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想到还要去看三儿子,杨正山又买了二十个肉包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圈逛下来,杨正山带来的十两银子只剩下不到二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离开集市时,杨正山忍不住有些感慨钱不禁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还有很多想买的东西,可是看到剩下的银子,他只能掐灭大肆挥霍的心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县城的铁匠铺业务范围很广,不但打造各种农具,还打造刀枪剑戟等兵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大荣皇朝武道盛行,虽然武者占比不多,但很多人练过武艺,就如杨家村,几乎人人都会点武艺,这是杨氏一族的传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封建社会中,宗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,大的宗族就是世家豪族,小的宗族就是地方上基层管理机构,每个宗族都属于自己的传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安宁县靠近边境,经常要面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,所以习练武艺的百姓比较多。这也致使很多百姓家都有刀枪剑戟等兵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再加上安宁县还有长青山,山下有很多猎户,擅长弓箭的人也不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眼前这间铁匠铺是安宁县最大的铁匠铺,有五个大师傅,十几个学徒,是安宁卢氏一族的产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老幺,你怎么来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刚进入铁匠铺,就碰到一个壮硕的汉子,不过汉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卢舟,卢氏一族的旁系,原身的战友,当年原身投军时,卢舟就是原身的小旗官,杨明浩能来铁匠铺当学徒也是走了卢舟的关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卢大哥,我来看看明浩。”杨正山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当年投军时,原身是卢舟手下年龄最小的士卒,因此大家都叫他老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两人也算是生死兄弟,这些年卢舟对原身也算是多有照顾,可惜的卢舟也因为那场战役受了重伤,至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明浩,明浩!”卢舟的嗓门特别大,他这一嗓子直接将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给压了下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爹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一个壮实的小伙子跑了过来,赤裸着肩膀,皮肤黝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对着三儿子点点头,随即将手中的三斤猪肉递给卢舟,“卢大哥,我跟明浩说会儿话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说话就说话,还拿什么东西?”卢舟怪罪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也不多说,直接将猪肉塞到卢舟手中,“今日还要赶回去,就不跟大哥多说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罢,他便转身走出铁匠铺,根据原身的记忆,卢舟是个豪爽的汉子,不会在意这三斤猪肉,但杨正山办事讲究个礼尚往来,三儿子还需要卢舟照顾,送点礼也是应该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卢舟看着手中的猪肉,又看看离开的杨正山,心里想着以后要多照顾一下杨明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惜他只是卢氏一族的旁系,这铁匠铺也不是他能说的算,能照顾杨明浩的地方也不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大哥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走出铁匠铺,杨明浩看到自己的爹和大哥,满脸憨憨的笑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你最近怎么样,累不累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明诚这个大哥还是很关心弟弟的,好不容易来一次县城,杨明诚免不了一阵嘘寒问暖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则站在一边安静的看着,他对这几个便宜儿子没什么感情,让他嘘寒问暖,他也做不出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且原身也不是一个喜欢多说话的人,保持沉默也不算是违背人设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两兄弟说了一会话,杨正山将五个肉包子递给三儿子,又掏出了一百文钱给了三儿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家里一切都好,你不用担心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拍了拍三儿子的肩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照顾好自己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明诚赶着牛车离开了铁匠铺,杨明浩站在铁匠铺一脸不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少小离家,好不容易见到家人却只是匆匆一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杨正山坐在牛车上,望着越来越远的铁匠铺,心里忍不住叹息一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家的日子真是苦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要想想办法改善一下家境才行,最起码也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才行。



家族崛起:从当爷爷开始》是作者:不知未名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,扣人心弦的佳作